在舟山普陀山机场,活跃着有这么一支冲锋队:他们平均年龄为32岁,10人中有5名是中共党员。他们胸怀全局、勇挑重任,抗击疫情、防汛防台“两手抓、两手硬”,哪里有险情、哪里最危险,哪里就有他们冲锋在前、抢险救援的身影,“有事找消防”就是应急保障部消防一中队最真实的写照。
7月24日早上,国际二期前有大量的建筑材料需要在“烟花”影响前全部转移至安全地点。党员张龙军主动请缨,带领4名消防战士,承担了转移工作。一块一块移、一捆一捆搬。有些材料为铁皮制作,虽然带着手套,张龙军和队员们的手都被划破了,由于时间紧、任务重,他们二话不说,贴上创口贴,戴上双层手套,互相鼓励,又立即投入搬运。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,全部建筑材料及时安置到安全地点,他们才刚到疲惫,大口大口喝水补充体力。
7月25日下午,风雨交加。综合仓库窗户损坏严重,一个窗户已被台风损坏,另外两个窗户也被吹得和墙壁分离,随时可能掉落。党员刘德钦自称在部队抗台工作中有一定的维修经验,希望赶赴救援,遂立即带领3名队员前往加固。由于现场没有合适尺寸的加固材料,他便开动脑筋,利用废弃的铁管,按照尺寸用切割机进行切割,爬山梯子用铁丝和钢管固定住,尽量减少损失。经过2个多小时奋战,终于完成加固。此时才发现已经汗流夹背、灰土满脸。他笑着对身边的团员青年说:“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,不能光是嘴上说说,还要注重实践,比如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。”
刘哲艇和柴仁杰是两名90后部队转业的新党员,在装沙袋、扛沙袋工作中,表现踊跃,冲锋发挥了青年党员先锋模范作用。他们说:“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七一讲话中深情寄语青年,强调'未来属于青年,希望寄予青年'。作为年轻党员,我们深受鼓舞,更加坚定了要沿着党指引的方向,立足本职工作,为民航事业继续抛洒汗水、奉献青春!”
党员柳北京,自疫情爆发以来,不仅要到一线进行现场管控,每天晚上还雷打不动地等待航班结束后完成数据报表才能入睡。他年迈的父亲疾病缠身,一人居住,一直是他和妻子在照料。防疫最吃紧的那段时间,他很久没有回家也没有去看望父亲,为了不让老父亲担心,谎称公司组织旅游一段时间。“每天通过妻子了解父亲情况,当父亲说很想我的时候,差点要哭了”,柳北京哽咽地回忆。
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,真正的党员就是关键时刻冲得上去、危难关头豁得出来,敢于斗争、敢于胜利,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政治品格和政治优势,带头冲锋,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。